中国文明网总站
地方网站
首页
头条
图片新闻
文明播报
文明创建
主题活动
原创评论
公告
重要活动
讲文明树新风
道德模范
未成年人
志愿服务
创城简报
首页
>
原创评论
传统文化教育要“形神兼备”
来源:崇明文明网 发布时间:2017-03-21 责任编辑:顾 天羽 【字号:
大
中
小
】
19日,“文化自信与伟大复兴——学习贯彻《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座谈会”在中央党校召开。本次座谈会主题是“文化自信与伟大复兴”。与会专家强调要从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切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摆上工作日程,强化中国共产党的责任担当,使中华文明得以永续发展。(人民日报 3月20日)
众多与会专家的发言中,强化传统文化教育主题引人关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支撑力正是来自于我们的传统文化。而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下一代的文化自信自觉更是关键。然而在现实的教育中,我们却时常听到“有知识没文化”的吐槽。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失根”, 如何让青少年继承和弘扬先人传下来的这份独特的“文化基因”?如何让孩子们从内心里同传统文化形成情感共鸣?如何让学校开设的国学礼仪、经典诵读等传统文化课不只是走过场?笔者认为,传统文化教育要始终以人为本,抓住价值观涵养这一根本,从校内外两个课堂抓起,真正做到“形神兼备”。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和学术的宝藏,凝聚着历代先人的智慧和思想,储存了无数劝人为善、教人处事的生活哲理。正所谓“吾道以一贯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最核心的东西就是价值观。今天,我们大力倡导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了丰富营养,具备旺盛的生命力。纵使斗转星移、沧海桑田,这样的思想和理念,永远都不会褪色。我们要抓住价值观涵养这一根本,选取那些最优秀的东西进入我们的教育体系,在青少年内心里形成一种记忆、一种认同、一种情怀,在潜移默化中砥砺人格,成为有“根”的中国人。
当前,对于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提口号的多,但可操作的实际举措少;搞形式主义的多,但抓住精髓的少。另外,整个社会对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解还有很多偏差,比如,学习传统文化就是学学拜师礼、背背三字经、穿穿汉服唐装,乃至多数学生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更缺乏判断能力。 笔者看来,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传统文化教育在各级各类教育中所占比例非常有限。因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务之急是从校内的课堂教育入手、从娃娃抓起,把传统文化教育作为一个长期的基础性工程。具体来说,我们要遴选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编入教材,加强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寻找传统文化与青少年联系的结合点,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兴趣,让他们得到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的文化熏陶。
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社会教育这个大课堂不可或缺。对孩子们来说,除了学校课堂,社会才是更大的活动场所。家长们可以带着孩子看地方戏、赶庙会、参观文化名人纪念馆,这些融入日常的文化活动,能有效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为他们的成长带来实实在在本土营养,并从中受到多方教育。作为家长,更要以身示范,做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引导者、自觉传播者,不能嘴上讲一套做得却是另一套。如果家长言行不一,就不能指望孩子真信真学。只有长期耳濡目染,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孩子们才会在春风化雨中践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智慧的结晶,是浮躁时代的一剂良药。通过强化传统文化教育,让年青一代找到生活方式的文化依据,把本民族的优秀文化沉淀到一言一行中,这注定将是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让我们携手同心,以文化人,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地生根,续写更加辉煌的中华文明。(崇明文明网原创评论员 王宗双)
相关附件
中国文明网联盟
中央文明委成员单位
国家卫计委
国务院国资委
中国海关总署
国家工商总局
国家质检总局
国家广电总局
新闻出版总局
国家体育总局
国家林业局
国家旅游局
中国保监会
中国人民银行
全国总工会
共青团中央
全国妇联
中国文联
中国作协
中国科协
中国残联
中国红十字会
市政府机构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人民网
新华网
上海政府网
中国文明网
上海文明网
中国公益广告网
全国文明网站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人民网
新华网
上海政府网
中国文明网
中国公益广告网
中国文明网-上海站
上海文明网
首都文明热线网站群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人民网
新华网
上海政府网
中国文明网
上海文明网
中国公益广告网
其他网站
全国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信息管理系统
中国未成年人网
上海志愿者网
东方宣传教育网
上海崇明政府门户网站
崇明人才网
崇明旅游网
崇明生活网
新海镇志愿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