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崇明案例”上学习强国啦!

  自崇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崇明区坚持“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聚焦文明“供给侧”,对接实践“需求侧”,分类分层分众加以推进,积极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崇明案例”。

  思想引领注重“深”,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新高地

  从思想引领入手,着力破解宣讲内容老旧、形式老套、队伍老龄等瓶颈,用老百姓身边的故事宣传理论政策。深挖内涵,解决“讲什么”问题。区融媒体中心结合今年庆祝建党百年、举办花博盛会,紧扣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形成菜单,深入社区宣讲,让群众坐得住、听得进、喜欢看、用得上。深化认识,解决“怎么讲”问题。线上依托文明实践App、公众号等打造理论“云宣讲”,线下依托乡镇、委局六大平台整合宣讲阵地,实现人员全动员、内容全涵盖、受众全覆盖。深耕阵地,解决“到哪讲”问题。三星镇分中心“海棠星播客”创新“亮单-点单-接单-派单-评单”流程,做实板凳、广场、网络三个阵地。向化镇春光村实践站采用现场授课、微点课、云课堂、音频党课,打造群众家门口的“一米课堂”。

  社区治理注重“实”,开辟新时代文明实践新路径

  针对社区管理中短板弱项、治理中难点痛点,聚焦群众所需所盼,激发共建、共治、共享的内生动力。党员干部带头,群众得实惠。建设镇富安村实践站以退休老党员为骨干,凝聚和带动周边107户农户加入“瀛佳快乐百户联盟”,共同参与抗疫志愿、移风易俗、人居环境改善等行动,推动文明实践“蔚然成风”。广大群众参与,自治见实效。新海镇分中心通过文明居住积分管理,将自治积分作为以奖代补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推动改善楼道美化、社区治理和人居环境改善。目前共有4450户居民参与,参与率64.9%。区域结对联动,共建出实招。区科委和横沙乡联合开设“老人也时尚”手机教学,电信、联通和移动通信行业员工深入农村,教老人使用手机微信聊天、扫码出示、移动支付,解决老年人手机不会用、用不好等“用机难”问题。

  乡村振兴注重“旺”,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新方向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着力在“生态+”上作文章,助推产业融合发展,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延伸产业链增添后劲。新村乡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建立在稻米文化中心、上海冠华公司,打好“好米配好锅”组合拳,打造未成年人修身实践基地,让“稻米文化”延伸到“锅巴飘香”。打造价值链提升能级。庙镇永乐村实践站在首届藏红花艺术节上,通过采摘技能比武丰富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内容,提升乡村振兴内涵。拓展服务链扩大效应。港沿镇园艺村文明实践站以护绿行动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将农事体验、亲子互动融入未成年人研学,将百年花卉苗木种植的“老村”,变为生态产业化的“新村”。

  非遗文化注重“传”,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新方式

  将文化传承与文明实践相融合,着力提高广大市民群众归属感,把文明的内在价值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培育非遗传人。新河镇分中心整合镇、村、校、企多方资源,通过青年民乐班、亲子民乐班形成民乐梯队,开展“新河镇青少年民乐比赛”“长三角地区江南丝竹邀请赛”,丰富文明实践内涵。厚植非遗文化。区文旅局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推出文物建筑免费开放、非遗戏曲荟、公开课、文物展示等系列活动,让非遗文化走进景区、走进社区。传承非遗技艺。中兴镇分中心疫情防控期间,推出非遗云课堂、云展演和云市集,宣传展示古琴、崇明扁担戏、崇明米糕等非遗技艺,让群众在学习和体验中感受文化积淀、增进文化认同。

  花博助力注重“美”,绘就新时代文明实践新画卷

  全区上下从氛围营造、文明礼仪、安全出行等,让广大群众当好花博盛会的东道主,展示崇明的生态之美、文明之美。环境更舒心。区水务局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为契机,联合沿江乡镇开展净滩行动,巡查捡拾垃圾,宣传法律法规,传播绿色生态理念。服务更贴心。区委政法委、区文明办、团区委牵头“文明礼仪”“平安交通 护航花博”、文明餐饮等行动,筑牢社会安全网络,优化购物环境,推进文明交通,用高品质的服务环境擦亮崇明名片。人文更暖心。建设镇分中心在每月的5日、15日、25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之美化家园日、文明礼仪日、爱心互助日活动,花博园区周边的乡镇积极响应“三五”行动,合力践行花博门户的使命担当。

(信息来源:学习强国app平台)

相关附件